道无古今惟其时——学习《白话佛法》感悟
2018-06-23
《白话佛法》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许多丰富内容,所倡导的慈悲、正义、和平,对提升社会道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非常宝贵的是,《白话佛法》与时俱进,顺应时代需求,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普及到更多的人群,开拓了弘法利生新的视野。真实体现了“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
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错和交融,在时代转型与文化价值观多元的今天,弘扬佛法面临着“变”与“不变”以及“如何改变”的理念创新。《白话佛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融入现实、深入人心,充分体现了“人间佛教”的生命力,实践着心系众生的菩萨使命。大乘佛法本来就是智慧与慈悲、究竟与方便、自觉与觉他、自利与利他的统一。
一、大愿力和大情怀
愿力决定始终,智慧决定成败。从愿到行,要有菩提心,要靠大智慧。传统文化的缺失、社会的现状与时代发展的需要,都迫切需要用白话传播佛教思想。这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还要有打破传统传法的智慧,更需要大愿力和大情怀。
《白话佛法》以进取、创新的精神,把佛教奉献给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成为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让古老的佛教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时代生命力,并将佛教的和谐思想融入当下社会、融入时代文化。《白话佛法》深入浅出、意味无穷,朴素的语言里蕴含着佛法至理的道理,用平实的语言感化人心、耐人深思。
《白话佛法》是大众能接受、能看懂、能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一本非常好的佛法教科书,使全世界千万人信受佛法,领略它的殊胜。《白话佛法》以人间佛教的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佛学精髓,以人文关怀顺应大众的精神需求,教导世人以内心的清净、平和来助建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安宁。《白话佛法》传递着佛法的正信正念,爱国爱民的基本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敛财、封建邪教迷信和个人崇拜,要求学佛人尊重一切宗教和法门,用正信佛法教育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白话佛法》针对人们物质生活的普遍提高,而精神生活缺少关照,以及现实社会充满诱惑,人们的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的现实。对人们失去自身存在意义进行终极关怀,让人们放下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警示人们,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必将给我们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
《白话佛法》传承中华文化,传播正能量,宣扬道德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道德文化是魂。《白话佛法》是消除人们劣根性的良药,使人们去除贪瞋痴、自利利他,让人们明心见性,化解恶缘,以正信正念指导行为。通过修心修行,让人们消除孽障、减少痛苦、回归本性、超越生命。
《白话佛法》直面人们的现实工作和生活问题,将深奥的佛法以白话方式并结合日常生活,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佛法,让人们容易理解,弃恶从善从而得救。《白话佛法》以修行佛法的方便法门,教导人们领悟人生真谛,开启智慧、增长自信,用三大法寶,治愈心灵创伤,解决烦恼和痛苦,消除憎恨,让人们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人们幸福。无数人们按照《白话佛法》的殊胜修学方法,都已离苦得救。
《白话佛法》突出佛教超越宗教的精神文化价值和积极的社会作用,打破人们对宗教的刻板偏见与僵化认识,为佛教的创新、融入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辟了更广大的舞台、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人们全面认识佛教提供了充满智慧的珍贵启示。
二、大视野和大担当
《白话佛法》的字里行间充满着热爱祖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站在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体现着融和差异,凝聚人心,融通包容、与时俱进的时空观、佛教观,彰显出了大视野和大担当。
《白话佛法》以简捷、殊胜的修学方法,度化无数在家信众深入佛门,通过修心修行,在人间消除孽障、减少痛苦,最终实现生命的超越。让人们去除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自度度人,自利利他,化解一切不良恶缘,以正信正念指导人们的行为。
《白话佛法》针对人们面临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现实压力,指出问题症结,给出解决和化解的良方,并解救了无数人的痛苦与疾病,身心重获安宁。《白话佛法》让人们知因懂果,敬畏天理,遵循良知正行。无数人通过修心修行,积德行善改变了命运,让人们看到了身边活生生的因果故事。教育人们圆融善巧地处理矛盾,帮助人们走自信、自觉、自强的道路。
《白话佛法》教导人们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和正信佛教的信仰,以感恩之心对待天地万物,远离邪恶。以现代语言解说佛法,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用通俗的语言、大量现实中的案例,劝导人们遵纪守法、爱国爱民、为人向善。
《白话佛法》是方便法和究竟法的辩证统一,是为了成就佛道,掌握最上乘、最究竟的大乘佛法。根据人们的理解能力、思维习性、福报根器的差别,用不同的方法对治人们不同的烦恼和执著。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例,引导人们对佛法深入的理解,在闻思的基础上,教导人们如何把知见落实在心行上,实现教理为修行服务的目的。
学习白话佛法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佛法的根本教义和内在精神是不变的,但佛法的阐释和表达方式却是常新的。每个时代的佛教,其实都是佛教基本教义与时代文化相契合的产物,脱离了时代文化语境,佛教的生命是无法在新的时代延续、发展、壮大,佛教经典只能成为历史的遗迹,而不能成为心灵的妙药。在过去两千年里,佛教与不同时代的中国本土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催生了各具时代特色的佛教宗派、思想学说、经典注疏、弘法方式,体现着各个时代的思想建树与智慧高度。正是对时代文化的开放、圆融、互动、创新,使得中国佛教在两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没有走向单一、僵化,而是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社会参与度和文化影响力。
《白话佛法》对现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引发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沟通方式、传媒介质都不同以往,弘扬佛法就不能固守传统模式,而要全面正视、深刻理解、善巧契入现代社会,以人们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传达佛法的核心精神,对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和关切给予积极回应、有效引导。
《白话佛法》提倡入世修心修行、断恶修善、关爱他人、和谐共处。发扬佛教的正面、积极、向善的功能,教导人们入世修行,致力于在工作、生活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奉献自己。提倡佛法生活化,用在当下生活中,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用朴素平实的文字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例,把高深的佛法融入生活,成为有效帮助人们灭苦的妙法。
《白话佛法》针对众生的根基,不同的人生阅历,以理解为切入点,用不同的解读方式,告诉人们如何修心修行、如何与人相处
,每一种解读,都经得起生活实践的检验。《白话佛法》的一切修学内容,体现了以三宝为核心,以因果为准绳,以般若为目标,以解脱为正信的原则,为在家众生开启了方便修学之门,使人们通过修心修行拥有般若智慧而达到解脱。
越来越多的人最终选择学习《白话佛法》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在闻思和心行方面,有强大正能量的師父,通过网络和通讯给予贴近人心的近距离指导。使深奥的佛法用浅显的白话来解释,并以人们容易理解的生活事例,用幽默、巧妙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矛盾。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明白因缘果报,用佛法的智慧放下仇恨和痛苦,解开多年的心结,使人们觉悟并迎来新的生活。
三、佛法难闻,明師难求
当我们真心发愿学佛修行,在我们不懈努力的机缘和多生累劫的缘分成熟时,我们就会遇到自己的師父。明師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教导我们,有时会以严厉、冷落、鼓励、关爱等方式来点化我们,经过不断地磨练敲打,让我们经历高山谷底,天上人间。我们深深体悟到,師父不严厉,我们不醒;師父不冷落,我们不懂;師父不敲打,我们不乖;師父对我们弟子真是爱恨交加。師父的慈悲、大爱和智慧,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业障的深重,感受和领悟到了師父言谈语笑中的大爱和慈悲,让我们体会到了師父,为弘法利生一路走来的艰难与辛酸,我们感悟到了学习佛法,要用心悟、用心修、用心行。師父是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走向解脱,到达光明彼岸的大恩人,没有師父我们不知要在人生的歧路上流浪到何时。
我们弟子在学佛的路上,有时总想在師父面前突出表现自己,而效果又总是让我们一塌糊涂,師父对弟子的表白有时会沉默不理,弟子只能自悟降服自心。我们弟子总是期盼能当面得到師父的指点,一旦见到師父时又会紧张,在師父面前,我们弟子惭愧万分,满腹话语,由于修得不好,又难以启齿。師父的大爱、慈悲和智慧总是给我们力量,照亮我们修行路上的方向。師父对弟子的每次开示就像一面明镜,让我们弟子照出了自身的毛病和业障。我们弟子与師父的缘分和感情,不管在任何场合,只要提及師父时,我们都心中都充满喜悦,难以言表。
学佛修行离不开明師,師父身上有观世音菩萨法脉的流传,有智慧的延续,我们要好好地依止。師父总是因缘说法,观机施教,善用各种方便教化弟子,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让我们弟子走上向觉悟之路。我们弟子往往看不清世界的真相,我们在修行中深刻体悟到,師父传授我们的修行方法,只要我们照着做就会受益,就会增长智慧、就会清净圆满。
佛法难闻,明師难求。我们今生有幸遇到師父要倍加珍惜,我们年复一年的学修,有时无明、有时烦恼,理不清、道不明,往往是師父的一句点化,就会让我们猛醒,让我们看清楚了自己、看清楚了我们前行的路。这时我们弟子深切感受到,師父言谈举止中的大慈大悲,真切体悟到了師父为弘法利生一路走来的难辛。
師父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经受考验,修练抵御一切诱惑,有如如不动的能力,这样才能自利利他,以慈悲喜舍的心态行大乘菩萨道,造福社会。師父告诫我们,修行中会出现许多障碍和磨难,要向内求从内心深处查找自己的原因,找准自己的错。这样,才能去除是非分别,不会从外境、别人身上找原因,不会怨恨,从而把一切顺缘逆缘视为增上缘。把佛法的中道、慈悲理念运用于家庭生活、工作学习中,在自身受益的同时,也让别人受益。
師父对我们弟子的成长总是细心疼爱,又不断的提醒和敲打,就是担心我们走错路、出偏差。每次给我们医治身上的毛病时,都是一场清凉的甘露法雨,长久涤荡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胸越来越开阔,心量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清净。
无论我们有怎样的毛病,師父都会以最大的慈悲心来救治我们。我们越是执着,就越要我们放下,让我们用心悟,用心修,用心行,直到把心放下。我们在哪儿跌倒,就让我们在哪儿站起来,就是为了让我们站稳脚跟,扎扎实实往前行。
師父让我们在生活中修心修行,以平常心在行住坐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学习运用和体会佛法。把工作、生活作为我们学佛修练的道场和检验我们的考场。師父让我们从布施、持戒开始,看清世间真相后不执著、不贪恋。教导我们在人间以平常心对待万物万缘,心不为物所染,方能解脱自在。鼓励我们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不贪不求,让我们在生活中体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佛法精髓。
弟子:涤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