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菩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5|回复: 0

浅析白话佛法的时代意义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28
发表于 2020-7-19 18: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法菩提 于 2020-7-22 21:00 编辑


浅析白话佛法的时代意义



中国的崛起,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它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制度模式的创新,更是中华文化的弘扬、价值体系的重塑。在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漫长道路上,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时代的精神旗帜,具有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新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提出: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和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高度肯定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华文化、实现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纲领性宗旨,奠定了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伟业的基本道路与方向。


万丈高楼平地起,改造与完善社会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强国大厦的重要基础。公民具有怎样的价值观,决定着社会是否和谐理性,决定着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国家的发展方向。这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难以按计划考量,靠指令推进,在“顶层设计”完成之后,需要亿万人民的参与,依靠广泛的力量从各个层面来践行。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爱国侨领、澳洲华人佛教协会会长盧军宏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广泛宣讲的白话佛法,是传统人文精神积淀和佛学理论精髓的有机结合,它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从人间正行开始,直至法界圆融的解脱之道;从积极入世的角度,教导人们将佛法的光辉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体现在日常身心活动与社会实践中,做到去恶行善,利益他人,奉献社会。它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长期教化来提高民众道德自觉践行能力,匡正社会风气,高度体现了弘扬人间佛法的社会价值。


第一、白话佛法的内容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根本归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所谓“上求佛道”,是指教导世人在人间提升自身的修养,自净其意,积功累德;所谓“下化众生”,是指积极奉献,关怀社会与他人,与众生融为一体。在尽责中了脱生死,分证佛德,是佛法无常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的辨证统一。


白话佛法的理念始于当下,终于解脱。它的目标是出世即圣道性,引导众生走向菩提解脱;同时,又广结世间善缘,普遍利益众生。它将大小乘佛法探其宗本,明其流变,抉择正见和根本法义,结合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做人之道、君子人格等道德伦理,教导人们从最基本的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做起,到奉行五戒十善,明因识果,再至解脱身心,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具备缘起性空的宇宙观,悲智兼修,直达法界圆融的境界。这种基于现代人群心理特征的阶梯式渐进修行理念,充分体现了人间佛教的人生改善、后世增胜、生死解脱、法界圆明的修行宗旨,也体现了人间佛教的核心思想:立足于人生,趣向于佛陀。


佛法不是社会文化橱窗里的装饰品,其实质更重于形式。《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行之中,重点突出了恒顺众生的宗旨:“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在当代社会,广泛弘法更应突出“方便善巧”的基本理念,运用大家喜闻乐见的、适用于不同心理人群的、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帮助民众脱离苦难,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践行人间佛教理念,才是对佛陀原旨的复归。


现实中,无数人正是通过学习和实践白话佛法的理念,找到了破解当下人生困苦和精神困顿的心灵钥匙,通过洁身自爱,乐于助人,积极工作,自强不息,来实现生活圆满和心灵安宁;同时,信仰的智慧又使他们具备了承受生活苦难的心理能力,通过修心修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生命的能量,并在世人眼里的绝境中,创造出超越苦难的人间奇迹。


第二、白话佛法饱含中华传统道德的人性光辉,对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培养正确价值观,具有广泛的社会教化意义。 价值观界定良莠是非,关涉世道人心。个人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细胞,一言一行,爱憎取舍,共同决定着社会的道德水准高下。


我们这个时代,辉煌成就与成堆问题共存、发展进步与沉疴弊病并生、社会和谐与精神失衡同在。当我们扼腕叹息人心不古、感喟物质对精神巨大冲击时,更应看到每个人心底崇德向善的渴求,如果用一种心理接受度较高的公共教化途径,来修正人们贪婪冷漠、庸俗计较的陋习,则人人都可以成为文明的使者。短短数年内,学习白话佛法的修心修行者迅速达到千万之众,无数人改变命运、心身趋于康泰,就是社会人群崇善心理诉求和实际效果的最好例证。


白话佛法集佛陀基本教义和传统道德精华于一体,又以大量社会生活中信手拈来的例子,来说明一个真理:烦恼的根源在于不了解宇宙和生命的实相,人们被感性的欲望和知识的局限遮蔽了对真理的认识,个体欲望被无限放大,理性思维被我执扭曲,用停滞孤立的观点审视世界,因此产生种种颠倒梦想。进而,它以佛教缘起理论和“少欲知足”的思想,引导社会普通民众在追求自我利益时恪守“以义制利”、“德性优先”的原则;在日益充盈的财富面前,克制贪念,淡泊名利,致力为他人和社会奉献,在关爱和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白话佛法的化世导俗作用,不在于使民众都成为有宗教信仰的人,而是让人懂得用慈悲平等、宽宏积极的处世方法,善巧处理各种烦恼与矛盾;摆正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达成三者的和谐有序,用良好的人生修养,校正当前社会价值观混乱的现象。它激发人们向善上进、见贤思齐、起而行之的可贵进取精神,是人间佛教“净化世间,建设人间净土”目标的最好诠释。


社会教化之功不争一朝一夕,在于润物无声的感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对崇高境界心存敬畏、心存向往,这本身就是公民道德水平的 自我提升和上进。如果每个人都承担起一分道义,社会的道德底线就会持续抬高,正如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说:“且不说今后成佛不成佛,就是在当前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行,积极地建设起助人为乐的精神文明,也是有益社会的。”


第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用民族传统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进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沧桑岁月锤炼,被人们广泛接纳,只有立足于这一历史根基,才能真正凝聚广大人民最期盼最向往的共同价值目标和价值。


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学者曾如此描述价值观的较量:“柏林墙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就不战而胜了”。


今天,我们正面临着这个危机局面。随着社会转型期经济的腾飞,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现象,近年来,域外文化以压倒性的优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无知、蔑视,甚至反感。脱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涵养,如何能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如何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面对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想文化频繁交锋,如果我们不能突出自己的文化优势,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高扬民族精神理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捍卫国家文化主权。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只有在全社会广泛宣讲光大,才能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使其变成人们内心的源泉动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白话佛法的最广大弘化对象,是普通社会民众。通过春风化雨的影响教化,使人们从每一次选择、每一个行为开始,落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行为准则,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行善举,用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乘精神回报社会;以从点到面的积极践行,凝聚起转变世道人心和社会风尚的巨大正能量,根除自身陋习,建起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侵蚀的坚实屏障。高尚的价值观,唯有长期弘扬推广,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被民众接受,熏神染骨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渗透在个人、家庭、社会之中,成为一种公认的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足以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为国家赋形,但它的培育过程却是任重而道远,只有夯实公民的个人道德基石,才能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面核心价值,进而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核心价值,最终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宏伟目标。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寶库,那些堪称“黄金法则”永恒伦理,不会随时代变迁、制度更迭而磨灭,在这个道德危机的时代更凸显了它不凡的价值,是国家道德建设、社会摆脱道德困境的坚实基础。


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白话佛法,以超越性、普世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质,不断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在动荡的际遇中保持定力,在纷扰的世界里安于沉稳,拥有志存高远,追求崇高卓越的君子人格,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广泛的道德伦理补充,从而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容易适应各类社会群体的价值诉求。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这样说:“古希腊的明灯在初点燃的土地上熄灭。罗马的威力被埋葬在广大帝国的废墟下。但是建立在社会与人的精神理想基础上的文明仍然活在中国和印度。正像活的种子一样,天上降下滋润的雨水,它就会抽芽、成长,伸展它造福的树枝,开花、结果。”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其源。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广博深邃的人文精神,引领着亿万华夏儿女冲破苦难,走向辉煌。今天,历史赋予了中国再一次崛起于世界的机遇,让我们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雨露阳光,作为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用祖先的寶贵智慧构建坚实的社会道德基座,以宏伟的国家目标指引文明发展的航向,共同描绘更加灿烂的时代精神画卷,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实现民族复兴,国强梦圆。


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九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心灵菩提

GMT+8, 2025-5-15 20:14 , Processed in 0.2212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