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感恩,世界都变了
上个周末,我们一起共修了白话佛法第三册第23篇《慈悲的益处》和第十一册第1篇《悲智双运 烦事无事》,围绕着“如何将慈悲和感恩心落实到生活中”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精进共修的促进力量非常强大,短短三个多小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那是一个人每天看几篇开示文章所没法达到的理解和触动。真的像師父说的,佛法就是在人间的真理性实践,学佛就是要深挖自己的毛病和改变内心!几年修心,慕然回首,我突然发现过去的自己是那么的自私和暴戾,如果不是師父把简明又直指人心的佛法传递给我,无明中我还不知会造多少恶业,承受多少苦报。
我做过很多年护士,在工作中接触了太多的生老病死、人情冷暖,也见惯了人间的万般痛苦和生命无常,时间长了,心也随之变得麻木不仁、坚硬如铁,还以刚结婚生活不容易为借口打掉了孩子,加上小时候生活的艰辛,我慢慢养成了不顾别人感受、随便发火和冷漠自私的习气。也许在同事和陌生人眼里,我还算是个讲道理的人,可一旦面对自己的亲人,我就暴露出了性格中阴暗的那一面,经常把心中的愤懑、不满、怨恨等负面情绪向最亲的人随意发泄。学佛之后懂了因果,我这才明白这些既是往世的业力显现,又是今生打胎的果报,也是今生不学佛造成没有感恩心的共同结果。
我的儿子今年才十岁,他从小就很有佛缘,我也曾梦到过他是天上下来的小童子,但我却没有好好教育他,一味地简单粗暴打骂。孩子小,总有不懂事和调皮捣蛋的事情,每次我看他不听话,不是讲道理,不由自主火从心起地打他,甚至拿起东西朝他砸过去,有时当着其他孩子的面也会一巴掌打上去,一点都不想想孩子是因为我们没有教育好,才会做错事让人生气,根源在父母而不是他,我这样做自己得到了情绪的发泄,但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多么大的打击和伤害啊!
学佛后我好几次还是没控制住脾气,甚至当着同修的面为一点小事打骂过他,现在想想真的万分惭愧,不配做師父的弟子。连几十岁的大人都会因为无明而犯错,何况只有几岁的孩子?发脾气不是教育而是无能的表现,我能原谅做错事的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原谅自己的亲生骨肉呢?归根结底,就是我没有一颗慈悲包容的心,我连家人都做不到包容,又谈何发自内心地去真正包容没有半点关系的众生?
和儿子的单纯善良相比我更是惭愧,我学佛后慢慢改了一些爱发脾气的毛病,他有时也一起和我听开示,读佛言佛语,有时他还会拿省下来的零花钱去放生,祈求我们健康长寿。这时候,我的内心真的被遗憾和悔恨折磨着,虽然我给了他生命,但以往种种错误的做法却是在渐渐毁了他心底的美好善良,无形中让他接受暴戾和怨恨的思想,我怎么对得起这个深具佛缘的孩子?
还有我的老父亲,他辛苦了一辈子,母亲早早离世后,他独自一人支撑起了整个家,我常年在姨家生活,他带着我幼小的弟弟。结婚后好几年,我们过得比较拮据,没有回老家看他,也没能力给他更多的钱。好不容易日子安定了,虽然有时回家会给我爸一笔钱,但我却没有从心里去体谅他孤独大半生的苦,没有好好陪伴过他,和他聊聊天解解闷,也没有感恩他生养我们姐弟的恩情,只是把逢年过节回家和给钱当作任务来完成。我的冷漠也换来了父女感情上的疏远,怪不得我每次回家,我去我姨家、去别人家时,父亲都没有什么反应,也不怎么挽留我。学佛后,有一次,我在他眼里破天荒地关心了他,陪他说话拉家常嘘寒问暖,老人几十年来积压在心底对亲情的渴望终于在垂暮之年表达了出来,没想到女儿还会这么关心他。临回上海时,苍老不堪的父亲在门口依依不舍地说:你就不能在这个家里多呆几天吗?每次回想起那双已经浑浊但满含期盼的眼睛,我就忍不住悔恨落泪,人生无法重来,那一刻真的好恨自己,是我缺乏慈悲,让父亲在最渴望亲情的时候没得到心灵的安慰,哪怕我给他多少钱,都无法弥补他心中的空虚和痛苦。
師父说过,学佛人百善孝为先,人间的福报也要从最基本的孝养父母,奉事師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做起;孝亲尊師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启我们的自性。如果真的做到了对任何人都发慈悲心,十三种显而易见的益处会让我们在世间受益无穷,足以消除许多烦恼和痛苦,心态变慈悲感恩了,眼里就只有别人对自己的好;心中没有了怨恨,现实中又哪里来的敌人呢?
世间种诸种因,一定会得诸种果。我不由庆幸自己在迷茫的人生中能够及时闻到佛法,遇到明師。学白话佛法的时间不算长,師父教我们用佛法的思维观照自身,用菩萨的标准衡量身口意的方法正在让我不断醒悟,也生起深深的惭愧。慈悲感恩是成就佛道的基础,基于慈悲的一切利他也是最大的自利,師父法会开示过做人的标准,如果连一个善人都达不到,又怎么能成为觉悟者?
一次共修让我看到了继续努力的方向,我一定会好好呵护学佛带给来的最初慈悲感恩心,从理解善待家人到亲朋同事,锻炼自己的心量越来越大,以身表法来传递学佛的正能量,我相信这份向善的力量一定会比语言的作用强大,也一定是最好的弘法。
上海郭同修